泰山石產于東岳泰山周邊的溪流山谷,以其古樸、蒼勁的格調名揚海內外,又加上民間有泰山石能避邪、鎮(zhèn)宅等傳說,因此,被賦予“國泰民安的象征、安邦定國的基礎、中華文化的精髓、華夏民族的根”等文化涵義,并得到大家的認同。
大型泰山石點綴校園
武漢景觀石基調沉穩(wěn),厚重大氣。
武漢校園有三尊泰山石,分別立于西大門內的育華樓廣場中心、報告廳大門旁和中大路北端,為校園觀賞石中地位之最尊貴者。遠觀其形態(tài),育華樓廣場中心的泰山石體形橫長,周圍五針松環(huán)繞,狀如千山列屏;報告廳大門旁的一塊則呈團塊狀,身處臺階前的桂花樹旁,形如臥牛;中大路北端的一塊上銳下豐,立于路端的小廣場上,如孤峰獨峙。但邊緣都是呈次棱角形、渾園墩厚,加之質地堅硬、基調沉穩(wěn)。自具一種凝重渾厚、古樸大氣的風范,有一股雄踞天地之間,巍然屹立、不可撼動的氣勢。
武漢泰山石層次分明,取神寫意。
泰山石以其美麗多變的紋理而著名,該校這三尊從其紋理花紋看皆屬于泰山石分類中的“山水景觀”石,較粗的白色結晶顆粒突出于灰色的巖面上,交織著千姿百態(tài)的白色紋理,構成高山流瀑、峰巒疊嶂,積雪冰川等圖案,多以滲透、半滲透的紋理畫面出現(xiàn),色調以黑白為主,既有水墨畫的清高淡雅,又有墨分五色的豐富層次,取神寫意,臻于妙境,佇立石前,如處入云山巒,以小見大,一石一世界,表現(xiàn)出大自然景觀的神奇造化。
千變萬化的泰山石原石
泰山石屬于變質巖中古老的混合巖,形成于距今約24億年前的元古代,原為巖漿侵入地殼形成的花崗巖,在地殼深處由于巖漿活動溫度很高的地方,隨著后期巖漿的滲入,發(fā)生重結晶和混合、變換代替等復雜的變質過程,使原巖的礦物組成、結構和構造發(fā)生深刻的改變,其主要成分和花崗巖相似,仍然是結晶礦物長石、石英和黑云母、角閃石等,但各種成分相對聚集呈片麻狀,同時原巖殘留體與侵入的巖漿流體物質形成黑白相間的條帶,有的是被重熔的斜長石、石英等淺色礦物巖汁,上升充填在淺部巖石的裂隙中,形成各種網(wǎng)狀、枝叉狀、條帶狀、團塊狀等脈體。白色的發(fā)玻璃光澤的粗大粒狀結晶體應是長石。經地殼運動、隆起剝落等過程,這些變質巖漸露地表,受漫長的自然風化后形成孤立塊體,并崩落、滾入溝谷河道,堆積泰山谷底。由于泰山峰高谷深,水流落差大,沖刷力猛,每到雨季山洪卷頑石滾滾而下,經千萬年來流水沖刷,砂石磨礪,終于形成石質堅硬、輪廓渾圓、光潔滑潤,紋理雪白,圖案千變萬化的泰山石,人們觀賞奇石所崇尚的形、紋、色、質、音,無不具備。
天地精氣結,石里有乾坤,清靜無燥氣,返樸以求真。泰山石有25億年歷史,是我國境內最古老的巖石之一。人們敬仰泰山,歌頌泰山石,并用泰山石寄托自己的希冀與愿望。穩(wěn)如泰山、壁立千仞,無欲則剛;重如泰山、心懷天下,任重道遠;安如泰山、求學修道,山高水長;觀賞泰山石是心靈與自然的溝通,能使你忘卻城市的喧囂,進而陶冶情操,凈化心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