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石在園林中的應用
所謂置石,主要以觀賞為主,結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,以山石為材料,作獨立性或附屬性的造景布置。主要表現(xiàn)山石的個體美或局部的組合而不具備完整的山形[1]。置石一般體量較小而分散,園林中容易實現(xiàn),它對單塊山石的要求較高,通常以配景出現(xiàn),或作局部的主景,是特殊性的獨立景觀。 中國傳統(tǒng)園林崇尚自然,園林構圖一般以山水為主,其它景物圍繞山水來布局[1]。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園要素,在園林中起著十分重要的構景作用。置石組景不僅有其獨特的觀賞價值,而且能陶冶情操,給人們無窮的精神享受。石玲瓏剔透,有遠古之意,石如抽象雕塑,有現(xiàn)代之感……千姿百態(tài)的置石,豐富了園林的內涵。因而,置石在現(xiàn)代園林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[1]。因此,研究置石在現(xiàn)代園林中的風格特色、發(fā)展趨勢,探索現(xiàn)代園林中置石的新方法、原則和注意事項,對置石能夠繼續(xù)廣泛的應用于現(xiàn)代園林有著現(xiàn)實的意義。 置石在園林環(huán)境中的作用有如下幾點: 1.1 置石的人文作用 我國人民對山石有著特殊的愛好,有“山令人古,水令人遠,石令人靜”的說法,給石賦予了擬人化的特征。置石雖是一種靜物,卻具有一種動勢,在動態(tài)中呈現(xiàn)出活力,生氣勃勃,能勃發(fā)出一種審美的精神效果。園林中常用置石創(chuàng)造意境,寓意人生哲理,使人們在環(huán)境中感受到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,具有積極的人文作用。 1.2 置石的使用作用 1.2.1 作為藝術造景,供人們觀賞游憩,F(xiàn)代社會人們想回到自然中去,由于條件限制或不想“苦其筋骨,勞其體膚”,故在城市綠地中疊山置石,通過藝術加工,營造山林景色,供人們觀賞、游憩。 1.2.2 作為園林環(huán)境局部的主景乃至景觀主題序列和構建地形骨架。例如蘇州留園東花園的“冠云峰”以及上海豫園玉華堂前的“玉玲瓏”,都是自然式園林中局部環(huán)境的主景,具有壓倒群芳之勢。周圍的配景置石起陪襯主題的作用,并營造局部環(huán)境地形骨架,使主景突出,主配相得益彰(湖石“冠云峰”作局部環(huán)境的主景)。 1.2.3 置石在園林空間組合中起著重要的分隔、穿插、連接、導向及擴張空間的作用。例如置石分隔水面空間,既不一覽無余,又可豐富水面景觀;置石還可障隔視線,組織空間,增加景深和層次。 1.2.4 石材的紋理、輪廓、造型、色彩、意韻在環(huán)境中可起到點睛作用。 1.2.5 園林綠地中為防止地表涇流沖刷地面,常用置石作“谷方”和“擋水石”,既可減緩水流沖力,防止水土流失,又可形成生動有趣的景觀。 1.2.6 運用山石小品點綴園林空間,常見的有:(1)作銘牌石(也叫指路石)(圖3:世博園之粵暉園入口迎賓臘石上刻“粵暉園”三字);(2)作駁岸、擋土墻、石磯、踏步、護坡、花臺,既造景,又具實用功能;(3)利用山石能發(fā)聲的特點,可作為石鼓、石琴、石鐘等;(4)作為室外自然式的器設。如石屏風、石榻、石桌、石凳、石欄、或掏空形成種植容器、蓄水器等,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,又可結合造景,使園林空間充滿自然氣息;(5)利用山石營建動物生活環(huán)境,如動物園用山石建造猴山,兩棲動物生活環(huán)境;(6)作為名木古樹的保護措施或樹池。 1.2.7 置石與園林建筑相結合,陪襯建筑物,可在某種程度上打破建筑物的呆板、僵硬,使其趨于自然、曲折,常見以下幾種作用:(1)山石踏跺和蹲配;(2)抱角和鑲隅;(3)粉壁置石;(4)花架、回廊轉折處的廊間山石小品;(5)漏窗、門洞透景石;(6)云梯。此外,山石還可作為園林建筑的臺基、支墩、護欄和鑲嵌門窗、裝點建筑物入口。 1.2.8 用山石營建巖石園、日式枯山水園或巖生植物園、水生植物園等專類園。 園林置石常用的方法及其特點 3.1 特置又稱孤置山石、孤賞山石,也有稱其為峰石的。特置山石大多由單塊山石布置成獨立性的石景,常在環(huán)境中作局部主題。特置常在園林中作入口的障景和對景,或置于視線集中的廊間、天井中間、漏窗后面、水邊、路口或園路轉折的地方。此外,還可與壁山、花臺、草坪、廣場、水池、花架、景門、島嶼、駁岸等結合來使用。 特置山石布置特點有:(1)特置選石宜體量大,輪廓線突出,姿態(tài)多變,色彩突出,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。石最好具有透、瘦、漏、皺、清、丑、頑、拙特點的(圖7:具透、漏、瘦特點的特置石);(2)特置山石為突出主景并與環(huán)境相諧調,常石前“有框”(前置框景),石后有“背景”襯托,使山石最富變化的那一面朝向主要觀賞方向,并利用植物或其他方法彌補山石的缺陷,使特置山石在環(huán)境中猶如一幅生動的畫面;(3)特置山石作為視線焦點或局部構圖中心,應與環(huán)境比例合宜。 3.2 對置把山石沿某一軸線或在門庭、路口、橋頭、道路和建筑物入口兩側作對應的布置稱為對置。對置由于布局比較規(guī)整,給人嚴肅的感覺,常在規(guī)則式園林或入口處多用。對置并非對稱布置,作為對置的山石在數(shù)量、體量以及形態(tài)上無須對等,可挺可臥,可坐可偃,可仰可俯,只求在構圖上的均衡和在形態(tài)上的呼應,這樣既給人以穩(wěn)定感,亦有情的感染。 3.3 散置 散置即所謂的“攢三聚五、散漫理之,有常理而無定勢”的作法。常用奇數(shù)三、五、七、九、十一、十三來散置,最基本的單元是由三塊山石構成的,每一組都有一個“3”在內。 散置對石材的要求相對比特置低一些,但要組合得好。常用于園門兩側、廊間、粉墻前、竹林中、山坡上、小島上、草坪和花壇邊緣或其中、路側、階邊、建筑角隅、水邊、樹下、池中、高速公路護坡、駁岸或與其他景物結合造景。它的布置特點在于有聚有散、有斷有續(xù)、主次分明、高低起伏、顧盼呼應、一脈既畢、余脈又起、層次豐富、比例合宜、以少勝多、以簡勝繁、小中見大。此外,散置布置時要注意石組的平面形式與立面變化。在處理兩塊或三塊石頭的平面組合時,應注意石組連線總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視線方向,三塊以上的石組排列不能呈等腰、等邊三角形和直線排列。立面組合要力求石塊組合多樣化,不要把石塊放置在同一高度,組合成同一形態(tài)或并排堆放,要賦予石塊自然特性的自由。 3.4 群置應用多數(shù)山石互相搭配布置稱為群置或稱聚點、大散點。群置常布置在山頂、山麓、池畔、路邊、交叉路口以及大樹下、水草旁,還可與特置山石結合造景。群置配石要有主有從,主次分明,組景時要求石之大小不等、高低不等、石的間距遠近不等。群置有墩配、劍配和臥配三種方式,不論采用何種配置方式,均要注意主從分明、層次清晰、疏密有致、虛實相間。 現(xiàn)代園林置石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誤區(qū) 現(xiàn)代園林置石在繼承傳統(tǒng)園林置石理念的基礎上,創(chuàng)造了新的置石風格特色,建造了眾多現(xiàn)代置石作品,其中不乏美的佳作,但也有一部分是不成功的,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,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: 5.1.1 布局缺少總體設計上的審美把握,顯得堆砌羅列,雜亂無章,極不自然,缺少自然的意態(tài)神韻之美。 5.1.2 盲目模仿,照搬照抄,沒有個性[15]。如風靡一時的假山、置石風。 5.1.3 不考慮環(huán)境大小,置石體量不當,或局促悶塞或空曠無物。 5.1.4 刻意追求形狀的肖似,導致置石趨于形象媚俗。如有些園林中刻意仿制十二生肖,寓言、童話故事中的形象,如大鬧天宮之類,這些刻意拼湊出來的置石形象,都是媚俗的表現(xiàn)。這類疊石或置石不是培養(yǎng)人們積極的眼睛,而是培養(yǎng)人們消極的視覺,它給人們的不是創(chuàng)造性的想象,而是萎縮性的記憶,在審美上是不可取的。 5.1.5 置石的放置浮淺擱置,石組不夠均衡穩(wěn)定,缺乏自然感(圖18:浮淺擱置,浮于表面的置石)。 5.1.6 置石在環(huán)境中的位置過于居中,給人嚴整對稱、矯揉造作之感。 5.1.7 視覺效果不佳,返工率高。 5.1.8 人工痕跡明顯,無法達到“宛自天開”。 5.1.9 盲目追求名石、奇石,不顧環(huán)境的要求,不能把置石與地形、建筑、植物、水體、鋪地等有機結合,創(chuàng)造多樣統(tǒng)一的空間。